中国婚纱网 - 婚纱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伴娘伴郎 | 创意写真 | 婚礼策划 | 婚礼习俗 | 婚纱礼服 | 结婚指南 | 居家生活 | 流行前线 | 蜜月旅行 | 明星婚礼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烟台一家婚纱摄影公司强收超规定两倍“定金” 还拒绝退还
3.biz | 商业搜索

烟台一家婚纱摄影公司强收超规定两倍“定金” 还拒绝退还

信息来源:h-s.com.cn   时间: 2020-07-09  浏览次数:13

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14日讯 (记者刘晓阳   通讯员杨波)围绕婚纱礼服租赁和化妆事宜,婚纱摄影公司业务员与消费者签署《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并违法收取大额“定金”套牢对方。对消费者的退款请求,该公司强词夺理、只顾赚钱、拒绝退还。日前,经芝罘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介入调查、依法调解,圆满解决该起大额“定金”消费纠纷,帮消费者顺利拿回应得现金。

市民投诉:婚纱公司强收大额“定金”

经人介绍,市民孙女士在烟台某婚纱摄影公司办理结婚礼服租赁和新娘化妆服务预订手续,由该公司提供相应服务。在公司业务员要求下,孙女士交付“定金”5000元,拿到一张《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

之后,孙女士的婚礼不能如期举办,商量该公司业务员,退回该笔并非小数目的“定金”。公司业务员表示,已签《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上明文规定:定金收取,不予退回。日前,孙女士携投诉书、《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诉至芝罘区市场监管局,要求这家婚纱公司,全额退还预收“定金”5000元。所提理由是:第一,在《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中,同该公司没有约定礼服面料、款式、颜色,且没试穿,只约定婚期。第二,该公司所收“定金”太高。

婚纱公司:如退“定金”就会受损

执法人员受理投诉后,围绕《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服务项目、付款办法、付款数额等环节,展开调查、进行质证。

婚纱公司经理满腹委屈地说,拒绝退钱是有理由的:“第一,孙女士是通过朋友介绍来公司的。第二,签约中,已给对方作出相当大利润让步。第三,在所签《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中,化妆师也已明确。如果该单不能成交,我公司至少损失3800元。”

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当事双方签署的《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为格式型,由婚纱公司提前拟制、印刷,其中明确的主要约定如下:一是婚礼举办日期、酒店名称、该公司提供全套化妆服务。二是租赁的婚纱、礼服、伴娘服各为2套、2套、4套,化妆师为张某。三是当事双方约定的合同标的额为11400元。四是签约时需交“定金”5000元。五是对衣物受损、何时归还以及化妆标准、违约责任,作出明确约定。六是定金收取,不予退回。

调解结果:“定金”多收部分必须退回

记者了解到,该笔“定金”是否该退?如果该退,应退多少?法律依据如何?是当事双方争议的焦点。

“《担保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笔“定金”是否该退、应退多少,要从法律依据寻找答案:“因为《担保法》对‘定金’签收、生效和数额,均有明文规定。”调查表明,孙女士的合同标的额为11400元。依据《担保法》第九十一条“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规定,婚纱公司所收“定金”,最多应为2280元(11400元×20%=2280),但实收5000元,多收2720元,超比119%。因此,从所收“定金”数额合法性看,该公司显然违法。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担保法》规定,应退还多收部分。

经执法人调解,该公司一次退还多收“定金”2720元,孙女士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违法代价:多收“定金”拒绝退款将受处罚

“定金”类消费纠纷,在投诉中时常可见。那么对“定金”怎样收取、该收多少,究竟应怎样理解呢?产生纠纷后,该如何对待,才不会激化矛盾呢?这家婚纱公司是否应该担责呢?

执法人员以这起投诉为例介绍,《婚纱礼服租赁定制合同》为格式型,并未明确礼服具体面料、款式、颜色。显而易见,合同虽签,但对可能引发当事双方纠纷的主要事宜,婚纱公司业务员既未与孙女士明确,又不履行消费风险说明和告知义务,那么就应为此担责。此外,“定金”上限是“不能超过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所以多收“定金”,并不保险!从所收“定金”超过上限119%的结果看,婚纱公司仍应担责任。

碰到“定金”类纠纷,怎样处理为好呢?从人性化角度看,“定金”并非“绝对不退”。像“厨柜”、“衣柜”、“阳台窗户”等“量身而做”类产品,预收“定金”,对经营、消费双方,均具制约、保障作用,买方违约,卖方可不退钱。而本案租赁婚纱(礼服)和化妆服务纠纷中虽交“定金”,但消费者遇到难处,提前近半年协商退款,婚纱公司退回“定金”不会有何损失,反会赢得人心。

记者了解到,经营者超收的“定金”,就是“违法所得”。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拒绝退还多收“定金”的,市场监管执法机关将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对经营者的行政处罚信息,执法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另外,孙女士得到2720元退款后,付出的2280元,也是一笔“违约金”和“学费”。对消费者而言,无论花钱多少,都要货比三家,再拿主意。

声明:大小新闻版权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婚纱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