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今日婚礼携手迈向礼堂,变成了夫妇携手抗疫。待疫情过去,让我们再相遇……”2月19日,苏州吴江区同里旅游公司员工小戴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这一天,原本是她与爱人小顾举行婚礼的日子,因为疫情,他们需要各自坚守在防疫一线,婚礼也推迟了。

“我在同里镇镇东临时采样点,作为记录员,负责帮助医护人员录入居民的身份信息。”小戴说,2月14日,婚礼的前五天,他们收到通知,为配合疫情防控,婚宴无法举行。也是在那一天,她和小顾各自收到单位的志愿者征集短信,他们决定,成为志愿者,一起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记录员,小戴的工作重复而枯燥。“每次就是居民亮出身份证,由我扫描录入,如果居民没带身份证,就由对方报出身份证号,然后我手动录入。”小戴说,这项工作本身的强度不高,但是如果穿着防护服站上一个上午,那滋味可“酸爽”了。

“防护服是密闭的,不透气,我穿上后站在那里,不到十分钟,脸上就开始淌汗了。”小戴说,穿上防护服后,身体其他部位都像在“蒸桑拿”,只有双手是在“浸冰水”,“记录员的手部也需要喷消毒液消毒,虽然戴着橡胶手套,但是手上的热量还是迅速被消毒液给‘吸收’了。”小戴说,这几天下来,每到换班脱下防护服时,身上全是汗,只有手指就像冻僵了一样。

与小戴相比,小顾的志愿工作没有那么“死板”,却更繁琐。“他是八坼派出所的一名辅警,第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开始后,他作为后备力量,在派出所指挥中心待命。”小戴说,所谓“待命”,换另一种说法就是“我是防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搬运物资、带队扫楼,凡是有需要他的地方,他就会出现。”
婚礼虽然推迟了,但爱不会褪色。小戴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天大家都很忙,在休息时发条慰问信息,对方也基本无法及时回复,但是,他们都知道,对方在关心着自己。“2月16日,第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完成后,他回到家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他轻手轻脚地回到家,轻轻关上门,也不敢洗澡,怕水声太大吵醒我。”

小戴说,疫情既然发生了,那就一起勇敢面对,总有疫情消散、春暖花开的一天,到那时,她会披上婚纱,与最爱的他走进幸福的礼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