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纱网 - 婚纱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伴娘伴郎 | 创意写真 | 婚礼策划 | 婚礼习俗 | 婚纱礼服 | 结婚指南 | 居家生活 | 流行前线 | 蜜月旅行 | 明星婚礼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社会聚焦 > 重庆女子怒剪32件婚纱爆上热搜:她的错,不只是冲动
G.biz | 商业搜索

重庆女子怒剪32件婚纱爆上热搜:她的错,不只是冲动

信息来源:h-s.com.cn   时间: 2024-08-16  浏览次数:27

  作者:飞白

  公众号:精读(ID:jingdu999)

  01

  前几天,发生在重庆婚纱店里的一幕上了热搜。

  热搜上的视频显示,一名女子拿着剪刀,发疯似地将婚纱店里陈列的婚纱一件一件剪过去。

  拍摄视频的店员不断提醒她:

  “赔得多,一件婚纱几千(几万),你想清楚哦。”

  但女子显然情绪上头,顾不得后面的烂摊子,一边手中未停,一边赌气回答:

  “欺负老子,几千、几万都可以赔给你。”

  店员再次提醒:“我先录完了,再报警。”

  女子还是那句话:“想清楚了。”

  原来,这名女子是一名孕妇。

  去年4月,她在这家婚纱店定了8000元的婚庆套餐,当时支付了3500元定金。

  几个月后,女子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跟店家沟通好婚礼延期,店家答应了。

  但11月,她又找到店家,说婚礼不办了,要求退定金。

  店家给出的答复是:根据合同,定金不能退,但可以给办宝宝宴,也可以转给朋友。

  女子一气之下,买了把剪刀,冲入店内,剪坏了店里的32件婚纱。

  店家表示,剪坏的婚纱,之前买来共计6.74万元。

  警方介入后,女子终于平静下来,开始认怂:

  “我真不是故意要去你们店里闹的,我是确实没有办法了。

  那天跟你说了那么多,你还是无动于衷,所以才一气之下才做了傻事。”

  店主表示,孕妇情绪波动大,可以理解,咱也不说市场价了,就按进货价6.7万赔吧。

  听到这个金额,女子顿时没了之前的“豪气”,表示只愿意赔3万。

  几经周折,最后双方在派出所谈定,赔偿5万元。

  3500定金没拿回,又填进去大几万。冲动一时爽,代价却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所以说,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纵善变的情绪。

  但这件事,真的仅仅是因为冲动吗?

  樊登在《可复制的沟通力》一书中提到:

  所谓的谈话高手,并不是完全没情绪,也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由你带着情绪走,你来掌控它。而不善于沟通的人恰恰相反,双方谈着谈着就忘记了目标,思维也跟着情绪走了,结果只顾发泄情绪,什么都顾不上了。

  怒剪婚纱的女子,本质问题,是没有明确沟通的目标

  02

  每逢春节,很多夫妻都会因为讨论该去谁家过年的问题而引发一场口水战。

  丈夫说:“当然该去我家,哪有去媳妇家过年的道理?”妻子却说:“怎么就不能去媳妇家过年呢?何况去年都去过你家了,今年怎么也该回我家过年了!”……

  讨论到最后,两人互不相让,还翻出旧账来争执,严重的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

  原本只是讨论“春节回谁家过年”的问题,结果到最后讨论起谁爱谁、谁不爱谁,这就明显偏离了目标。

  最后,思维索性跟着情绪走,直到分手、离婚才罢休。

  重庆怒剪婚纱的孕妇也是如此,她的沟通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挽回损失。

  本来根据合同规定,定金不能退还,店家也不必费工夫跟女子拉扯。

  但考虑到客户的损失和情绪,店家还是退了一步,给出了别的第3选择:把这笔钱换成将来宝宝拍照的费用,或者转给马上要结婚的朋友使用。

  其实到这里,女子的损失已经可以挽回了。

  但她忘了自己的目标,以至于让情绪占上风,总觉得自己受了欺负,店家是在故意给自己难堪,最后付出了比之前更大的代价。

  就像《可复制的沟通力》一书中说的:

  一旦你忘记了沟通的目标,在沟通过程中就会被潜意识操纵,你就会发现对方不尊重你、不重视你,让你没面子,而你为了争回自己的面子,就可能会与对方翻脸,结果呢?偏离了沟通目标,除了一通发泄之外,丝毫不能改变现实。

  这件事上热搜后瞬间引发了热议,有人表示,店家也有责任,因为孕妇在剪婚纱的时候,店员不仅不上前阻止,还录视频,这不就是在任由事态往坏的方向发展吗?

  先不说谁的责任大,但就店员录视频阻止这个行为来说,我认为她做得是对的。

  因为面对情绪失控的人,根本没道理可讲,还有可能会伤到自己。

  此时店家的沟通目标也很清晰:尽可能减少店内的损失。

  因此,一不动气,二不争吵,三不阻拦,直接拿出手机拍照取证,既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保全了自己的财产,还尽到了提醒的义务

  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03

  想起去年的两个发生在机场的视频,很有意思。

  同样是飞机延误,和航空公司沟通退票、改签事宜,一个视频中的男孩只顾发泄情绪,对着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大喊:我要飞,我必须要飞。

  惹得评论区网友调侃:“给他一个风筝,让他飞吧。”

  而另一个视频中的女孩,目标明确,有理有据,把不满和诉求说得清清楚楚。

  首先,她引用法律法规:按照民航的法律规定,因为航空公司的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和取消,可以免费地退改签,该有的经济补偿,也要给到大家。

  接着,指出航空公司处理不当的地方:旅客一下飞机,航空公司就让一个毫无话语权的员工来敷衍旅客,这个态度大家不接受。

  最后,提出诉求:一、现在机场的空调都关了,非常闷热,需要解决食宿;二、应有的经济赔偿;三、协助大家免费退改签;四、安排补班飞机。

  这段沟通,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维权”。

  两个故事,截然不同的反应,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有效沟通,什么是无效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明确沟通的目标,忘记了双方要达成的事,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明确、或记住沟通的目标?

  《可复制的沟通力》一书中提到一个方法,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你要为自己创造什么?

  这说的是,你在与对方谈话之前,希望经过这场谈话,让自己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比如,你想与对方签订一份合同,你希望对方能还你钱,你希望对方能把答应你的事办到,等等。

  ②你要为对方创造什么?

  在沟通中,双方都要奔着共赢的目标努力,而不是总想着自己赢、对方输,这样是谈不下去的。

  所以在与对方沟通前,你还要想清楚,你希望经过此次谈话能让对方获得什么?是一份订单,还是一批他期待已久的货物?

  ③你需要为你们的关系创造什么?

  这指的是,经过这场谈话之后,你与对方的关系是否有所改善。

  比如,是否能变得比以前更友好、更加彼此信任?是否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

  任何一次沟通或谈话,都会涉及以上三个目标,即你的获益、对方的获益和你们彼此关系的获益。

  04

  樊登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双核对话人”。

  意思是说,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核”,其中一个“核”负责处理谈话的内容,另一个“核”负责处理谈话的氛围,就像双核手机的功能一样。

  他认为,大脑中处理氛围的那个“核”更重要。

  因此,如果在谈话过程中,你发现气氛有些不大对,比如对方有些紧张,或是情绪有些激动,你就要先停掉负责谈话内容的那个“核”,及时来处理谈话的氛围。

  等气氛恢复正常后,再来继续谈话的内容。

  事实上,这个概念对于自查状态也同样适用。

  沟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开始纠结“对方是不是尊重自己”、“对方有没有给我面子”这类严重偏离沟通目标的问题时,就要马上停掉自身负责谈话内容的“核”,同时注意大脑中处理氛围的那个“核”。

  这样及时中断自己一贯的情感模式,就不至于让情感扰乱思维方式,最终实现沟通目标。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能否有效沟通上。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的沟通,情绪占三成,技巧占三成,内容占四成

  而这内容里的四成,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的目标

  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沟通的目标,才能保持大脑清醒,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婚纱网证实,仅供您参考